Archive for 17 十一月, 2010

熊與山貓



這繪本很短,總共沒幾句話.(小蘋果阿姨介紹的)

但是讓同樣跟熊有一樣感受的我,一一道盡我的所有心情轉折.

原來,這種心境也可以有人懂.

我們一樣每天不斷重複面對悲傷,生死兩隔.

活著的人某種程度上是孤寂的,我們的悲傷不會因為短暫而比較少.

請不要當那些森林裡的動物,而是那個山貓.

你們陪我一起凝視哀傷,這樣的支持就夠了.

不要叫我遺忘.因為我們都需要時間好好悲傷.

然後總有一天,明天不再會是個悲傷的今天.


繪本簡介:

有一天,森林裡的熊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小鳥,身邊的朋友都勸他要遺忘。唯有山貓,讓熊一點一滴的接納了小鳥的死,也讓他明白,自己和小鳥的連結,不再是靠軀體的鄰近,而是讓總總的回憶成為一座穿越生死的永恆之橋。如果有一天,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離你遠去,再也不能陪伴你,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時刻,該如何度過未來的日子?日本亞馬遜讀者4.5顆星推薦!一則關於死亡和時間的故事,一本關於離別的繪本,一場最具療癒力的創作。

譯者: 米雅 序言

當明天不再是一個個悲傷的今天

「有個早上,熊哭了。因為他的好朋友,小鳥死了。」故事劈頭就從死亡說起,以黑白為主調的畫面中,熊鬆垮著肩頹坐在地上,安靜的凝視著腳前已死的小鳥。他和小鳥之間有著一小段距離,那個距離成了生和死的界線,那個距離容許熊的凝視裡拉著長長的歎息和難以言喻的哀傷。

才讀到第一個畫面,我就忍不住回頭看封面。熊和小鳥雖然緊挨著彼此,卻各自凝望著不同的方向,微黃的光照撫他倆。生和死會把同伴如何相隔呢?從這一刻起,小鳥只能活在過去,而熊必須繼續往前走,這是死亡帶給每一個活著的人的孤寂。

熊對於「今天早上」的那一段詮釋,相當耐人尋味,似乎點出了人只能活在當下的局限和可貴。但是小鳥死了以後,世界上的一切都照樣在運轉,每一個「今天早上」一樣會到來,而熊也必須去面對每個「今天早上」的悲傷,那是不斷重複的,無止境的悲傷。
作者湯本香樹實用森林裡的動物們和山貓代表了兩種安慰者。前者基於好意,勸熊遺忘,但未能接受小鳥已死的事實,何來遺忘呢?後者基於同理心,和熊一起凝視悲傷。前者讓熊鎖起了心房,後者為熊的心田帶來了陽光。「小鳥死了,你一定很孤單吧?」那些閉鎖的孤單,因為有了嘗試理解的對象,而找到了出口。酒井駒子畫筆下的陽光,讓那些孤單,在寧靜中昇華為另一種更深刻的情感。

譯者的女兒在讀到熊埋葬小鳥的這一頁時,流下了斗大的淚珠,那一刻,我和她彷彿也成了暖陽下的送行者。

我不斷思索著:「為什麼熊願意埋葬小鳥了?為什麼熊願意離開生長之地,離開埋葬著小鳥的那一座森林?」在悠揚的小提琴樂聲中,熊一點一滴的接納了小鳥的死,也許他明白了一件事,自己和小鳥的連結,不再是靠軀體的實際鄰近,而是讓總總的回憶成為一座穿越生死的永恆之橋。在那橋上,小鳥是不拘時間、不拘地點的活著。

翻譯的時候,我有好多疑問浮上心頭,包括:「為什麼熊的好朋友是小鳥,而不是另一頭熊或其他體型相當的動物?」一遍又一遍的閱讀後,我發現自己的這些疑問,和作者想要釋放的訊息其實有緊密的關連。在這個世界上,如果死了一頭象或死了一隻螞蟻,對我們旁觀者而言,所激起的反應必定截然不同。但是,對於失去同伴的當事者本身,面對死亡所需承受的痛卻是沒有分別的。小鳥不因體型嬌小,帶來的傷痛就少,而熊也不因體型壯碩,就比別人更能容納,甚至遺忘悲傷。

一開始,我和女兒對這一本書有一個共同的疑問,我們不解封面明明畫著熊和小鳥,書為何要取名《熊與山貓》?閱讀完畢,好像才抓到了作者和繪者的用心,其實不管是小鳥的死或山貓的出現,不都為熊的生命開啟了許多又新又深刻的東西嗎?除此之外,以黑白為主調的故事,讓我們有一種陪著熊一起閱讀回憶的感覺,而慢慢增加的粉紅色,一直牽引著我和女兒的視線。當我們看到鈴鼓上的粉紅色絲帶時,一起猜測:「這是原本綁在小鳥尾巴上的絲帶嗎?」作者和繪者似乎還留有許多線索,等待讀者自己去咀嚼和思索……

Leave a comment »